辽都博览
当前位置:首页 < 辽都博览

为什么古代建筑屋脊上要装饰吻兽?

据传,明成祖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时,天上的玉帝曾赐予“飞禽走兽”,为人间共主镇守紫禁城。所以在紫禁城的古宫殿建筑群中,我们看到这些宫殿的屋脊上,往往有造型不同、数量不等的琉璃装饰物,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吻兽。

那么,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的屋脊上要装饰吻兽呢?

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,建筑外观特征明显,都是由屋顶、屋身、台基三部组成。而屋顶是整体建筑中最重要、最具独特风格的部份,其屋脊上的吻兽装饰,更是中国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。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一般是由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组成。古代宫殿正脊两端各有一兽形装饰物,因形似鸱尾,故称“鸱尾”或“蚩尾”、“鸱甍”、“鸱吻”、“祠尾”。 
 
据《唐会要》上载:“汉柏梁殿灾后,越巫言海中有鱼,虬尾似鸱,激浪即降雨,遂作其像于屋,以厌火祥。”大意是说,汉朝时柏梁殿发生火灾后,越巫说海中有神鱼,尾巴像鸱,卷起激浪就能降雨,所以建议汉武帝做鸱尾状的东西置放于殿脊上避火。
 
另唐朝苏鹗《苏氏演义.卷上》曰:“蚩者,海兽也。汉武帝作柏梁台。有上疏者云:‘蚩尾水之精,能辟火灾,可置之堂殿。’今人多作鸱字。”大意是说,蚩是一种海兽。汉武帝修建柏梁台,有人上书说:“蚩尾是水中精灵,能避火灾,可以塑它的像安置在殿堂顶上。”
 
由此可知,越巫所说的神鱼应该就是指蚩尾,故鸱尾最初应作蚩尾。因蚩尾又像鸱,蚩与鸱同音,久而久之,蚩尾就成了鸱尾。历史上鸱尾的最早记载,始于晋朝,如《晋书.卷二十八.五行志》:“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,鹊巢太极东头鸱尾。”
 
吻,古代又作口、嘴之意,如《墨子.尚同中》曰:“使人之吻助己言谈。”因为蚩尾、鸱鸢的嘴长的很像,于是鸱尾又称为鸱吻。如苏鹗《苏氏演义.卷上》曰:“蚩者,海兽也。……今人多作鸱字,见其吻如鸱鸢,遂呼之为鸱吻。”
 
从汉至唐,鸱吻大多是造型简洁的尾翼,中唐以后出现龙形鸱吻,两两相向,张口翘尾咬住正脊,背插宝剑,故称为大吻;因其安放在正脊上,又称为正吻;又因其形似龙而称为龙吻。 
鸱吻,两两相向,张口翘尾咬住正脊,背插宝剑。 
 
由于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,而龙吻衔接了殿顶正脊与垂脊之间的重要位置,因而让殿顶更加牢固、严密,并有防止雨水渗入的功能。所以古人很重视屋脊上的龙吻,视为镇宅避火的神兽。 
 
在古代,龙吻并非一般建筑都能使用,大都用于宫殿或庙宇。宫殿的龙吻制成后,皇帝要派一品大臣前去迎接。安龙吻时须举行隆重仪式,要焚香、行跪拜礼,以示敬意。